【防範校園發生及避免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等呼吸道疾病擴散,請落實洗手、防治措施及疫情通報等作業,以維校園健康】

細菌性腸胃炎

播方式:
通常是透過受病菌污染的手,或進食受污染的食物、飲品而感染,亦可經由空氣中的飛沫傳播。人與人之間糞口傳染途徑也很重要,特別是在照護腹瀉病人時,如嬰兒或糞便失禁的成人,容易造成傳染。
潛伏期:
一般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。
發病症狀:
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發燒、頭痛及虛弱等,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,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。

患者的年齡、個人健康狀況、感染之致病菌,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,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。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比較嚴重,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。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,有些會持續7至10天。
預防方法:
(一)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:
1. 要洗手:調理食品前後都需澈底洗淨雙手,有傷口要先包紮。

2. 要新鮮:食材要新鮮衛生,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。

3. 要生熟食分開:用不同器具處理生熟食,避免交互污染。

4. 要澈底加熱: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℃,細菌才容易被消滅。

5. 要注意保存溫度:保存溫度低於7℃,才能抑制細菌生長,室溫下不宜久置。
(二)一般防治措施:
1. 烹調食物前、餐前或便後應確實洗手,小心處理食物。
2. 食物應以保鮮膜包裹存放冰箱,再次食用前應加熱煮熟。
3. 沙拉及冷盤之保存應特別謹慎。
4. 被蒼蠅沾染、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,均應丟棄,切勿食用。
5. 牛奶和奶製品應滅菌後再食用。食物要完全煮熟,尤其是雞蛋、家禽肉類、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等。
6. 水塔應經常清洗及消毒,旅行或野營時,用水應煮沸消毒。
7. 確實撲滅並阻隔蒼蠅等病媒,垃圾桶應加蓋並定時清除。
8. 如有嘔吐、腹瀉或發燒等症狀,應儘速就醫,並避免處理食物,以防傳播他人。
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:
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有助細菌性腸胃炎病人康復。上吐下瀉情況嚴重的病人應儘速就醫,不應自行購買藥物服用

活動照片

活動照片
耶誕節活動暨開幕茶會~